護智中心-保健園地
 
過個健康快樂的老年生活—老年憂鬱症簡介
2010 /12 /16  歐陽文貞 / 郭伊雯 醫師
 
衛生署嘉南療養院高年精神科主任 /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

  王老先生今年70歲,退休10年後與太太住,近2個月身體也沒有什麼特別疾病,生活也沒有特別的事,卻一直變瘦,由原本65公斤掉到了60公斤,胃口變差,人也懶懶的、不太想出門、不想動、不想說話、容易疲累、笑容變少;而且近一個月來出現失眠—躺超過30分鐘都睡不著,睡眠也比平日(5-6點)早2小時醒來,原本早上讀報及散步都不想做,生活覺得沒有趣味,有時頭昏昏或是有點耳鳴、有時胸悶或感覺心跳快、有時腰痠痛特別厲害。他個人或在太太陪同下到綜合醫院心臟科、神經內科與耳鼻喉科檢查都找不到「病因」,最後經家庭醫學科醫師轉介到精神科(身心科)就診。他想:「我又沒有『神經病』、『發瘋』?」原本不想去,最後在太太陪伴下到精神科就診,診斷為憂鬱症。經過基本的身體、血液、生化檢查與心理測驗後,都無身體疾病或失智症,給予抗憂鬱藥治療,過了4-6週,除了睡眠變好、胃口也好—想吃東西─吃東西有滋味、人也慢慢變輕鬆、體力變好、也可以專心讀報及早上散步、最後笑容也回來、臉色變好、覺得生活及生命又有意思!

  以上這是很常見的老年憂鬱症案例。有些憂鬱症的人除了上述的身體不舒服外,還一直擔心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或特殊感染等慮病想法、身體腐敗的妄想或強迫洗手等症狀;也有人因為出現心跳快、呼吸喘等恐慌症狀而被送到急診室。有些個案一直想回過去「做錯的事」、想負面的事、對未來覺得沒有希望、悔恨、嘆息、有罪惡感—怕拖累家人、覺得生命沒有價值或意義,許多人還因此而自殺。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最新資料統計顯示,台灣至2010年6月底,65歲以上人口數已佔全國總人口的10.68%,是一個老人社會;而在位居衛生署10大死因的第9位的自殺死亡率中老人自殺率比任何年輕族群都高出許多倍,老人自殺人口數快速增加也是所有年齡層之冠!根據國內外研究發現,自殺人口中超過有90%以上有精神疾病,其中又90%是憂鬱症,因此,治療憂鬱症將可以避免許多家庭的悲劇及遺憾。

  而老年憂鬱症藥如何治療呢?根據美國NIH有關老年憂鬱症治療的共識:「心理治療是老年憂鬱症的重要治療項目,但是單獨心理治療是不足夠的」;「老年憂鬱症的最好治療是足夠的抗憂鬱藥物加上心理治療或支持」。也就是說老年憂鬱症的處置必須考慮生理、心理及社會三方面的完整性。因此,要能使老年人有效地擺脫憂鬱症的困擾,必須告知患者及照顧者,除了配合醫師的檢查與抗憂鬱藥治療外,要勉強老年病患改變現有的生活型態,如陪伴老人運動或活動,如太極拳、社交舞、旅遊及游泳,增加人際互動及社會參與,運用老人的經驗貢獻給社區鄰里或親友,題身老人的自我價值感;除此之外,還需避免傷害身體的不良習慣,如抽菸、飲酒或長期的鎮靜安眠藥等。最後是養成「活到老,學到老」的生活哲學,以樂觀豁達的態度看待事物、避免思想窄化或固執,如此一來,就可擁有一個快樂無憂鬱的老年生活了。
 
.相.關.新.聞.
2018/ 06/ 22 人間社記者 彭高鳳 大樹報導
2016/ 09/ 10 人間社記者 心履 關島佛光山報導
2016/ 07/ 27 人間社記者 轉珀 多倫多報導
2016/ 07/ 27 人間社記者 轉珀 多倫多報導
2015/ 11/ 24 人間社記者 心得 首爾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