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智中心-保健園地
 
失智症之認知刺激治療與社交參與
2010 /11 /04  蔡佳芬 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 精神部老年精神科 /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 副秘書長 /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 副秘書長

認知刺激訓練(治療)

  腦部認知訓練治療的基本理論在於,某些科學家認為,即使在成年之後,大腦仍具有可塑性。可以經由鍛鍊,維持一個較好的功能,甚至可以促進它的活性。就好像透過身體的運動來強健體魄一般,刺激大腦來促進它的認知功能,所以我們常會將腦部認知刺激訓練(或治療),通俗一點,稱之為頭腦體操。

用進廢退學說

  最基本的學說即是用進廢退論,就是持續使用的器官會維持功能或進步,而停止使用的部份則會退化,這表現在腦神經上則是,有使用的神經細胞其末梢會不斷地延伸並與相關的神經細胞形成突觸,反之沒有在用的神經細胞則會逐漸萎縮,最後死亡。不僅如此,經常在用的部份還會形成一個又一個的「神經迴路」,只要一被激發便能夠快速地啟動整個迴路,如此一來反應的速度就會提高。

  而頭腦的老化也是一樣的,研究發現,那些經常在運用腦力的老年人其認知功能退化得比較慢,這也是為什麼「頭腦體操」可以促進失智個案維持認知功能的原因。

神經再生理論

  近來的研究更進一步認為,肢體運動可以促進了大腦的神經細胞新生的速度,而認知刺激訓練則能增加新生神經細胞的存活率,並且使它的功能連接到現有的神經網絡。研究指出,這或許是根源於這兩種刺激都能促進腦源性滋養因子(BDNF)的分泌,有助於神經細胞的生長和保持它的健康。

促進大腦活化的各種活動

  大腦有許多區域,它的的心智活動也有許多不同的面向,至少包括:記憶力,注意與集中力,執行能力,視覺空間能力以及語言運用的能力。而不同的活動方式與內容,則能刺激大腦的不同區域

舉例來說:

‧專注力是很基本的腦部功能之一,也是要進行各種訓練時所需具備的初步腦功能。倘若個案無法專注,就有困難執行複雜的訓練。

‧規劃以及有規則的遊戲,譬如下棋打麻將或是猜謎,被認為可以刺激大腦額葉的功能

‧而動態的活動,譬如跳舞 ,打球,甚至散步等,被認為可以促進視覺空間功能

‧而語言練習或繪畫則需要協調多個區域的大腦

  國內許多醫院也由專業的職能治療師或心理師開設動腦訓練課程,運用國內外研究證實有效的訓練方法。訓練強化失智個案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策略,與處理生活事物的能力。並且利用趣味化活動的執行,提升個案的參與度,達到訓練各種認知功能的目的。

  除了認知刺激訓練與治療之外,另一個更容易、更生活化的方法,就是增加失智個案的社交活動。社交參與度高的活動,不論在生理、心理、或是認知功能三方面。都被研究證實對失智個案或是高齡患者有所助益。

  在生理方面,參與社交活動可以增進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張力與耐力、促進平衡、訓練體力,對於退化中的機能予以刺激,有復健的功能。有些研究甚至認為較多社交活動者有較高的存活率,且似乎可降低死亡率。在心理方面,社會的參與和人際的互動對個案的身體、心理及情緒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參與社交活動可能有助於降低心理壓力,較好的社會網絡及大量參與社會活動則可以避免憂鬱及壓力;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及成就感、並且增加自尊心;另外在活動過程中,能結交朋友,拓展人際關係,可使單調的生活,增添情趣,降低焦慮和憂鬱狀況。在認知功能方面,參與社交活動可以幫助維持認知功能,也能增加對大腦的刺激,預防或延緩知覺惡化。手腦並用的活動,可減緩老人智力及記憶力的退化,並可活化腦部。研究指出,沒有社會連結者(例如獨居的長者)將增加知覺衰退的危險性。擁有豐富的社交生活的人可降低失智的罹患率。

可鼓勵失智症患者進行之社會活動

1. 宗教聚會活動:如參與定期聚會活動、藉由教友間的探訪關懷,除可以使身體功能得以維持,更藉由相互的關心,得到心理的慰藉與喜樂。

2. 團體聯誼活動:如參加病友協會舉辦的活動,遠足踏青等,與年齡相仿或診斷相同的病友,經由戶外休閒活動調劑身心、增進健康。

3. 日照中心:針對失智症患者所設立的日照中心、課程內容多樣化,可依個人興趣及程度參與,透過學習,刺激腦部思考,減少退化。

4. 藝術治療才藝班:如繪畫或音樂等藝術創作,使病患藉由興趣、促進腦部功能,平穩情緒與行為。
 
.相.關.新.聞.
2018/ 06/ 22 人間社記者 彭高鳳 大樹報導
2016/ 09/ 10 人間社記者 心履 關島佛光山報導
2016/ 07/ 27 人間社記者 轉珀 多倫多報導
2016/ 07/ 27 人間社記者 轉珀 多倫多報導
2015/ 11/ 24 人間社記者 心得 首爾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