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智中心-保健園地
 
失智症種類
2010 /09 /16  徐榮隆 醫師
 
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神經科醫師

  失智症是高齡化社會的「流行病」,由於整個社會人口結構的老化,老年失智症的病人數也隨之增加,歐美社會由於這類病人的增加,對這方面的研究也較早,台灣社會由於近年來老年人口的快速上升,造成這類的病人也隨之增多,因此關於這方面的研究也開始受到重視。臨床上老年失智症的病人不只會有記憶力的衰退,他們還會有行為和情緒上的問題,而往往是行為與情緒的問題造成照顧上的困難,最後不得不將病人送往醫院或是安養機構。目前整個台灣估計約有十萬多人患有老年失智症,這麼多的病人代表著有這麼多的家庭必需負擔照顧這類的病人,它所帶來的不只是如何治療病人的問題,老年失智症更會造成病人與家庭關係之間的影響。

  失智症是臨床上的一個症狀,它包含有許許多多的原因,依其發生的原因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一、退化性的病因:如老年失智症(阿茲海默氏症)、額顳葉退化症、路易氏體失智症等退化性病症所引起。

二、血管性的病因:因腦血管疾病如腦梗塞、腦內出血或是蜘蛛膜下腔出血而導致的失智症。

三、可治療性的病因:如慢性腦膜炎、腦炎、硬腦膜下血腫、代謝性腦病變和水腦症,這類疾病所導致的失智症如加以適當的治療,通常病人失智症的情況會得到改善。

以下就介紹兩種常見的失智症表現

  老年失智症的症狀可區分為認知症狀與非認知症狀。老年失智症的病人在早期最常以有記憶障礙做表現,也由於病人對於很久以前的事還記得,家屬甚至有時還不認為病人的記憶有減退,當問起病人對最近事情的記憶時,家屬才會覺得有記憶減退的情況。之後病人隨著疾病的進展,認知功能會逐步的退化、語言出現空洞化現象,到了中期就會成為連過去都很熟的事情也記不住,語言也常有命名錯誤的出現,到了末期,病人已無法回憶出任何過去的往事了,而語言方面也無法有任何言語的表達了。另外非認知症狀也是在老年失智症病人中相當常見的症狀,約有四分之三的老年失智症患者在病程中的某一時期會出現此類症狀。例如精神病狀:如幻覺和妄想、行為問題:如激動行為、怪異行為、冷漠、去抑制化、情緒問題:如焦慮、憂鬱、驅力障礙:如睡眠、飲食、性慾改變等問題。

  血管性失智症的進展較不一定,它取決於中風次數的多寡和中風發生的位置,一般而言血管性失智症是以記憶喪失、反應遲鈍和步態變小開始。隨著中風次數的累積,家屬也會覺得中風後病人的情況一次比一次更差,就好像階梯式的一步一步惡化。在初期家屬會覺得病人變得遲鈍、不想活動,常常需要家屬不斷的催促,之後病人的主動性越來越差,需要他人協助或是照料的地方也越來越多,病人不但不能協助做家事、也無法自行吃藥,更無法處理金錢,同時病人也常常在吃飯或洗澡等事情上耗費大量時間而卻做不好。最後連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功能如吃飯、穿衣、洗澡、大小便、行走都需要他人協助,當病人無法自行活動時就會常常臥床,最終將會如同到退化性失智症的痴呆期,完全需要他人的照料。

  在台灣地區的估計,退化性病因所造成的失智症大約佔百分之五十,血管性病因所造成的失智症約佔百分之四十,而可治療性病因所引起的失智症約只佔百分之十 。因此可說最常見的失智症是老年失智症(阿茲海默氏症) ,其次是血管性失智症,再其次才是可治療性失智症。過去由於老年失智症並無任何方法可以有效治療,因而使得醫護人員在面對這一類疾病時,常常覺得力不從心。然而,近年來由於新藥物的出現,已使得這樣的情況改觀,因此,醫療工作人員應一反以往消極對待此症的態度,轉而積極診治失智症病患,對於可治療性病因所導致的失智症,則更應及早診斷、及早處置,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相.關.新.聞.
2018/ 06/ 22 人間社記者 彭高鳳 大樹報導
2016/ 09/ 10 人間社記者 心履 關島佛光山報導
2016/ 07/ 27 人間社記者 轉珀 多倫多報導
2016/ 07/ 27 人間社記者 轉珀 多倫多報導
2015/ 11/ 24 人間社記者 心得 首爾報導